Part.1
不用眼睛,因为它们有“顺风耳”
因为生活在资源稀缺、水与食物匮乏的沙漠里,金毛鼹想要获得自己的食物--白蚁,通常是一件很难的事。在沙漠里,白蚁的聚集地往往很少,而且因为沙质松散,不像泥土那么牢靠,所以聚集地不像其他地方可以连在一块,不同白蚁聚集地相隔很远。同样的,金毛鼹鼠也不可能在沙漠里打隧道,因为隧洞出现一瞬间就会崩塌。蚁群的位置在沙漠分散且稀少只能算难点之一,金毛鼹鼠它们眼睛已经退化了,没了眼睛,根本没法通过视力来直接看到东西,也不能通过利用太阳的方位来导航。那么,在没有熟悉的地道,看不见东西的情况下,它们是如何在茫茫沙漠里找到食物的呢?荒漠鼹图源:Wikipedia年,生物学家PeterNarins写了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名为荒漠鼹(Eremitalpagranti)的动物身上的奇怪现象。白天,它们会在沙漠里进行“沙泳”,到了晚上,沙地凉快了,就开始在沙地表面寻找食物,而沙地表面一般草丛附近食物更多。尽管它们视力很差,并且沙地里草丛零零星星的,但是在乌漆嘛黑的夜晚,这些动物却几乎可以直接从一片草丛窜到另一片草丛,这引起了Narins的极大好奇。荒漠鼹的踪迹图源:FransLanting经过Narins仔细观察,荒漠鼹并不是埋头一路直接窜过去的,而是先在沙地里钻着,钻一会就把头探出沙地几秒钟,然后又继续前进。他注意到,荒漠鼹距离下一簇草越近,探头的次数就越频繁。探头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定位,但这到底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荒漠鼹在草丛间的移动踪迹图源:文献1经过长时间的观察,Narins觉得荒漠鼹是根据随风摆动的草丛发出的低频声音,来判断草丛的位置的。这种风吹草动的声音,响度很低,频率很低,在人类耳朵里算不上敏感信号。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Narins做了一个试验,他在一个圆形的试验场周围均匀放置了8个音响,并让音响发出响度只有4分贝(dB)的低频声音,然后,把荒漠鼹放到试验场地观察它的行动。钻到沙地里的荒漠鼹图源:文献14dB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比远处的沙沙声还要再小些。这么小的频率,荒漠鼹可以感知到吗?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