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防脱洗发水、生发黑科技……相比各种防脱用品,植发可以说是“脱发星人”应对脱发难题的终极手段。
近年来,我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证券研报显示,随着“患者教育”提升,未来植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年,中国植发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植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不少鱼龙混杂的现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植发广告虚假宣传问题严重提及植发,绕不开广告。地铁、公交、电梯,抖音、小红书、豆瓣、微博,线上和线下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地方,几乎都能看到植发广告。这其中,一些植发机构更是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毛囊存活率95%以上”“毛发数量多出20%”……《消费者报道》调查发现,这类植发机构常用的宣传用语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属于在医疗广告中使用了含有说明治愈率和有效率内容的违法行为。
一些植发机构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发布客户植发前后的对比照吸引消费者注意。但实际上,某些案例并非是真实案例。据宁波市场监管局年8月公布的“宁波大麦美容美发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显示,该公司在美团平台店铺发布微针植发医疗广告,内容包含王平医生的微针植发案例,案例中出现了患者形象和治疗前后效果对比。经查证,该植发手术并非王平所做。此外,还有不少照片都是手术结束后不久照的,难以说明真正的效果。据悉,毛囊有代谢周期,种植的头发绝大部分都会在3周至3个月左右进入脱落期,待脱落期结束,头发逐步恢复生长,术后6至9个月才能看到最终的植发效果。
也有植发机构以虚假宣传低价引流的套路诱导消费。在美团的植发专区,《消费者报道》看到,不少植发机构都推出了低价毛囊检测项目以及低价的小单位毛发种植,价格普遍为10元以下。以广州倍生植发为例,其毛囊检测和植发方案制定价格为1元,目前已有多人消费。而广州青逸植发的单位发际线种植也仅为1元,目前也有多人消费。
此外,也有不少植发机构以酷炫“新技术”忽悠消费者。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毛发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冯苏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些植发机构会把植发技术进行细化,比如提取或种植时用的工具不同,或是在手术时增加了某种治疗就说采用了“新技术”,其实没有根本上改变技术本身。目前国内外植发技术只有两种,一种是FUT技术(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术),另一种是FUE技术(毛囊单位钻取术)。这两种方式并不存在先进、落后的区别。”
国内规模最大的头部连锁植发机构雍禾医疗,就有一半左右的收入要分给营销广告服务商。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年至年,其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0.8%、0.7%、0.7%,而销售费用占比则分别为49.6%、53.1%、47.6%。而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