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多窗跑、来回跑、流程不清楚等问题成为部分群众办事的“拦路虎”,难跨的“高门槛”,为让群众办事省心更高效,近日,记者从贵阳市白云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该政务中心紧跟全省“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安排部署,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降成本”为抓手,主动作为,以“两分区、定转动”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群体办事需求,让群众办事只需进一门、取一号、到一窗高效办成事。
两分区精准高效办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落实、落好,白云区政务服务中心紧抓“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组织)”两个专区分布设置要求,结合该区部门主体业务实际,积极探索,优化大厅布局,取消原有的医保、人社、公安、就业、民政等21个入驻部门窗口,全部纳入综合一窗无差别受理。
将一至二楼调整为自然人区,入驻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公安、人社、医保、民政、不动产等22个部门的项事项,一楼设置综合窗口9个,事前辅导专区2个;二楼设置综合窗口6个,事前辅导专区1个,出证窗口1个。将三至四楼调整为法人区(含非法人组织),入驻与法人关系密切市监、税务、住建、发改等21个部门的项事项,三楼设置综合受理窗口8个,自助服务区1个;四楼设置综合窗口6个,出证窗口1个。调整后,大厅各部门前台受理窗口从73个窗口减少至29个综合受理窗口,前台各部门服务人员数从名减少至名,压缩各入驻部门前台办事人员83人。大厅窗口设置进一步完善,服务效果进一步优化,有效配置窗口、整合人力资源,实现各分区无差别受理。
在试运行的一周时间里,大厅共取余票,实际办件余件,自然人专区办理余件,法人专区办理余件;面签事项共件,物料流转量余件。平均每天压缩受理所需提供的材料余件次,缩短群众企业办事时间共计个小时,大大节约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在试运行期间,该政务中心对大厅各专区窗口进行实时监控,认真听取群众反馈意见及办事体验,对存在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完善,切实做到听民声、掌民情、解民困,扎实做好“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排头兵”。
定转动 无忧便民办
为进一步精准聚焦群众难点、堵点问题,实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区政务中心创新推出“巡回辅导员、流动服务员、流动投诉站”的“两员一站”服务模式,积极完善落实“咨询+投诉”服务,实现咨询服务台、投诉室定点坐班服务向移动靠前服务转变,做到服务群众由“定向”服务变为“动向”服务,在全厅设置专项“两员一站”工作人员共15名,平均各楼层配置4名。
12月20日,在二楼自然人专区,“移动服务员”张桂丽全程陪同高龄老人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谢谢你,你们的服务太周到了,不嫌我们老年人反应慢,很耐心地为我解释。”办理结束后,老人对窗口工作人员及“移动服务员”连连感谢。
“红马甲”“红绶带”,在各楼层、取号机前、事前辅导区等地随处可见,实时待岗,对办事群众进行精准分流,满足群众咨询、投诉等不同需求,试运行期间“红马甲”“红绶带”共接待办事企业群众咨询、辅导余人次,以肩并肩的服务方式,压缩办理时限,切实为办事企业群众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兜底服务。
“非常棒,谢谢。”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办事群众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12月21日上午,二楼自然人区,针对异国群众领取办税证明实际,“巡回辅导员”第一时间与工作人员沟通联系,由懂英文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代办,解决外国群众办事语言不通、办事效率慢的问题,最终不到十分钟就顺利领取证明。
服务贴心,办事高效,全方位,多举措,切实做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做到为群众办满意事。
下一步,该政务中心将进一步紧盯企业群众难点、堵点问题,紧跟全省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完善大厅窗口设置及服务模式,以办事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态度更好的服务方式,扎实做好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晓璇
编辑刘诗雅徐微微
编审闵捷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