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是北京政法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的五年,也是首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五年。
北京市政法系统全力抓好平安北京建设,深度参与保障“两区”建设、中轴线申遗、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在重大项目风险评估、矛盾排查化解、优化执法办案、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使政法服务更好对接发展所需。
北京金融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专门法院的成立,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打造,北京公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平方米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成……北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法公共服务不断优化,诉讼服务更加便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首都群众的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多次办理“全国首例”案件
北京金融法院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9号院,毗邻丽泽金融商务区。作为我国第二家金融专门法院,北京金融法院于年3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北京金融法院以建设国际一流金融法院为目标,实现良好开局起步。建院一周年来收案件,累计标的额亿元。
“如果要归纳北京金融法院受理案件的类型,可以用‘新’和‘难’两个字来概括。”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刘建勋表示。
从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的“蓝石资产”案,到北京法院首例涉比特币境外投资理财案,再到全国首例涉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行政主体资格案……面对纷至沓来的“首例案件”,北京金融法院充分发挥集中管辖优势,加大金融司法保护力度。
“最近发布的案件涉及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法等情况,一些新的法律问题需要去解决。”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三庭庭长陈良刚说,“从涉诉主体来看,主要是国家的金融管理部门,如‘一行两会一局’,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三庭庭长陈良刚在介绍北京金额法院办理的案件情况。新京报记者展圣洁摄
据了解,北京金融法院与立法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知名高校等3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依托该院成立的金融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广泛开展数据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和智力协同。
在北京金融法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该院与北京市金融局金融企业冒烟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协同平台。“法官在办案系统中可以直接查询到金融案件涉诉主体的冒烟预警信息,便于法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能够形成更好的诉讼预期。我们诉讼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也会同步给金融局,形成对于金融风险的联动预警。”
该工作人员介绍,金融冒烟是对企业实时风险的量化等级预警,冒烟指数越高,代表企业风险越高。“涉及到红色预警的企业,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要进行重点监控。”
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北京金融法院的数据协同平台。新京报记者展圣洁摄
记者看到,在北京金融法院大厅里,自动化一体机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智能诉讼风险评估、诉状生成、金融立案查询等一系列的自助服务。“其中,金融类案查询一体机里面汇集了万份金融类案件裁判文书,当事人通过这台机器可以查询到类案是如何判决的,查询之后能够形成更好的诉讼预期。”该工作人员说。
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艳红介绍,近年来,北京金融法院积极建设“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针对银行卡、保险、委托理财等金融案件当事人多为“上班族”的情况,开展“午间、夜间法庭”;针对证券类案件当事人多为中小投资者,人员分布广、诉讼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的问题,研发“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让金融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人民。
为积极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新需求,推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三年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各类互联网案件件,审理了诸如“暗刷流量”案、“《庆余年》超前点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