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民论坛调研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东大阳
TUhjnbcbe - 2024/10/7 9:11:00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www.kstejiao.com/
来源

人民论坛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巧用“一三五”工作法,提升治理成效,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绿色生态新家园,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文化活、民心聚、群众富”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总结新乡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年9月21—22日,人民论坛邀请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朝阳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党建引领东大阳堤村全面振兴的创新探索翟坡镇东大阳堤村(朝阳社区)位于翟坡镇西南,面积约12.4万平方米。常住人口余人,户籍人口人。10多年前,东大阳堤村既乱又穷,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该村已建成花园式新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近年来,东大阳堤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领域,实现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重大转变,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无邪教示范社区、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基层党建示范村、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河南省疫情防控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河南最美乡村、省级文明村、省文化建设单位、省级卫生居民小区、省旅游特色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市孝文化示范村等殊荣。聚焦固本强基,创新“一三五”工作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强化党领导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东大阳堤村抓住组织振兴的关键,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创新“一三五”工作机制。“一”是建强一个堡垒。坚持将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贯穿乡村振兴的一条红线,将“强班子、提能力、做表率”作为重点工作,着力优化“两委”班子,实行“执行书记”制,既注重经验传承、又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7人“两委”班子。“三”是建设三支队伍。即:村三委队伍、党员队伍、村民代表队伍。以“访、定、选、联、帮、建”六字法为抓手,提高三支队伍的服务能力;建立村级网格组织架构,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用网格化推进工作,在群众中形成“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的共识。“两委”班子和“三只队伍”有机配合,形成了一支党性可靠、群众信赖、能力出众、常驻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五”是建立“五个机制”。即:民主决策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以五个机制促进村集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治能力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强化党员教育学习,巩固组织阵地。一是加强党员学习培训。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专题党课、小院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理论素养。二是要求党员亮明身份。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挂“党员之家”牌子“增荣誉”,清楚“我是谁”“为了谁”,增强党性修养。三是突出党建氛围营造。通过“习语道旗”“党建长廊”“村道命名”等形式,展出展板近块,竖立宣传牌60块,在村内外营造浓厚党建氛围。调研组专家、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原副巡视员刘剑辉指出,东大阳堤村由弱到强、由穷到富的巨大变化,本质是村级党组织由弱到强带来的变化。正是因为配强了村党组织书记,建强了村党组织班子,狠抓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党组织一班人想事业、干事业,一心为村里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切实提升了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有效激发了村党组织强大活力,充分发挥了村党组织的带头作用,把村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使村里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战斗堡垒。突出协同共治,创新村级治理模式,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东大阳堤村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途径,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形成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一是围绕“村民代表提案制”,形成极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村民代表提案制”即每名村民代表联系10至15户,每月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建议上报村党支部,党支部梳理分类后进行讨论商议对策,在月末联席会上审议、决议。“村民代表提案制”将矛盾化解在村里和萌芽状态,激发了村民代表和群众参与村务自治的积极性。二是搭建“小社区大综治”综合治理体制平台,设立网格办、综治中心、家事调解室、矛盾调解室、普法宣传室等组织阵地,鼓励群众“关心村事”“多管民事”,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三是健全考核和监督制度。结合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分别制定对应的工作制度、量化考核制度,制定相关制度性文件总计32项。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和监委会,将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监督,保障村民监督权。立足自身实际,推动产业发展,打造村民就业增收新高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在于要促进乡村能够自主地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农民能够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生活富裕富足。东大阳堤村在党建引领下,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整合现有资源资产,通过村企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等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一是清产核资,盘活资产资源。通过清理历史旧账,明确产权归属,激活村集体“沉睡”资产,收回“特权”资产,整合利用坑地、荒地亩,盘活废旧、闲置厂房3.4万余平方米。二是大力招商引企,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坚持借力发展,合作共赢,招租引进企业13家,和辖区企业达成合作,优先招用本村劳动力,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3万余元。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完善产业体系。坚持符合群众迫切需求、突出本村优势原则,选准突破口,加快上项目,推出年乡村振兴十大项目。超前谋划“康养+医养+旅游”产业链,康养项目和红色文化旅游街项目的建设稳步推进,搭建起“一街四区两平台”(红色一条街,传统产业区、康养医养区、生态宜居区、农旅文化区,数字乡村平台、电商销售平台),推动乡村发展进入“快车道”。注重文化建设,厚植乡风文明根基,培育新时代文明村民。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现文化振兴,关键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发展过程中,东大阳堤村党支部注重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的理念,构建共育共建共享文化建设机制,形成“1+6+N”模式,“1”是党组织发挥领导定向作用,“6”是村内组建6个文化社团,“N”是组织参与多个村内村外文化交流互动活动,从而让文化活起来,让文明树起来。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探索出月月有文化主题活动的机制,每年十二次主题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树立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已建成军鼓队、大鼓队、老年腰鼓队、广场舞队、夕阳红舞蹈队、合唱团等9支余人文化社团队伍,多次代表全村参加市县级群众性文艺活动,获得多项奖励,体现新时代农民新风貌。二是建设文化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多样化文化需求。建成“小院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农村智慧社区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新闻动态。三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改变传统陈规陋习。成立村民议事、道德评议、红白理事、孝善理事、禁毒禁赌“五会组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阵地,以完善和践行村规民约为重要约束,激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内生自觉。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了全面提高村庄宜居舒适度,打造绿色生态的新家园,东大阳堤村党支部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出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一是设施配套提升。建成了户独院、11层小高层6幢、可容纳户的朝阳社区。村内水、电、路、气、通信、监控等设施完善,雨污分离排入管网,暖气入户、公共场所亮化全覆盖。建立“数字东大阳”乡村大数据平台,设立高空抛物、电梯阻车系统,实现环保监控、安全防控、物业管理数字化,切实做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二是绿化美化提升。完成“绿化品质提升”项目,村内绿化美化面积达到50%以上,实行垃圾分类,农户参与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村里每年投入30余万元,用于环境整治。每天由环卫小组固定时间清扫。由此,村庄形象得到美化,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调研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指出,东大阳堤村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两委”班子、创新工作机制,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后盾,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舒适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打造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新高地为目标,以打造文明风尚安定祥和社会环境为重点,形成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体推进的高质量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一条成长快、成效好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党建引领东大阳堤村全面振兴的经验启示东大阳堤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建引领,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一体推进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东大阳堤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探索,给我们带来了四点启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党建促发展是根本。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就是要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以党建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东大阳堤村强化党建引领,紧紧扭住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折不扣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强化责任担当,抓班子强能人是关键。强化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结,必须打造一批懂政策、有情怀、敢担当的高素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尤其要抓好“书记”这个“领头羊”。自8年陈来胜任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5年来,陈来胜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为民服务的崇高情怀、勇破难题的干事能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退而不休、奋斗不止,把一个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上了发展致富路。陈来胜说:“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从抓党建、带队伍这个关键上做起,抓好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村民代表队伍,干部更要做到‘能说会干有思路,吃亏担当无私心,公正为民办实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陈来胜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新乡市‘史来贺式好干部’”。突出问题导向,抓制度新办法是保障。基层党建要聚焦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不断完善科学高效的基层党建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机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和治理难题,东大阳堤村加强村级治理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创新“一三五”工作机制,健全民主决策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等。尤其在民主决策机制中创新“六步工作法”,通过提出、协商、决策、实施、监督、反馈六个步骤,推动工作开展。“六步工作法”不仅反映了群众的意愿,也为村干部提供敢于碰“硬骨头”、解决“老大难”问题的勇气和底气。同时,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月末联席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矛盾协调对接制、家事调解制等,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和村民议事,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人民至上,强服务惠民生是目标。乡村振兴事关“三农”工作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本目标就是让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陈来胜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要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融入群众,用真诚取信群众。东大阳堤村党支部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让村民都能享受到像城市一样的环境和服务。十几年来吃水、停车、物业服务全免费;协调村民就近就业,没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逢年过节为全体村民发放福利,60岁以上老人还享有专项福利。村民共享集体发展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作者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论坛调研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东大阳